智慧流体测控系统助力某上市企业实现车间溶剂智能管控
在汽车零部件、高端装备制造等精密加工领域,淬火液、切削液、清洗剂等工业流体溶剂的浓度、pH值、电导率、温度等参数的精准管控,直接决定了工件加工精度、表面质量及使用寿命,更紧密关联着生产安全合规性与成本控制的精细化水平。某国内知名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作为行业标杆,其核心机加工车间长期面临多类溶剂关键参数监测滞后、调控精度不足、消耗管控粗放等痛点。2024年初,该企业引入秒准MAYZUM智慧流体测控系统,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改造,实现了淬火液、切削液、清洗剂等流体溶剂从“经验粗放型”向“数据精准型”的跨越式升级,为精密制造行业流体管控智能化转型树立了典范。
该企业专注于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、传动系统精密件的研发与生产,车间需大规模使用淬火液(保障工件硬度均匀性)、切削液(冷却润滑刀具与工件)、清洗剂(去除加工残留杂质)三类核心溶剂,且不同工艺环节对溶剂的浓度、pH值、电导率、温度等参数要求极为严苛。例如,发动机曲轴淬火工艺要求淬火液浓度稳定在5%-7%、温度严格控制在35℃-40℃;精密齿轮切削工艺则要求切削液pH值维持在8.5-9.5、电导率≤500μS/cm。在引入秒准MAYZUM系统前,其溶剂管控模式存在三大核心痛点:
一、多参数监测精度不足导致产品质量波动。传统采用“人工取样+实验室检测”模式,对淬火液、切削液、清洗剂的浓度、pH值等关键参数进行定时检测,单次检测耗时超过30分钟,且检测结果易受人为操作误差及取样代表性不足的显著影响,数据不连续、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,无法实时反映流体溶剂状态的动态变化。
二、参数调控滞后与消耗管控粗放导致成本高企。由于参数检测滞后,当溶剂参数超标时无法及时调控,只能采取“整槽更换”方式处理,造成资源严重浪费。
三、所有检测数据记录在纸质表格上,难以进行统计分析、趋势预测和问题追溯,缺乏数字化的管理基础。
为破解上述瓶颈,该企业启动实施了“智慧车间”升级项目,经过多轮技术评审与实地测试,正式选定秒准MAYZUM智慧流体测控系统作为核心解决方案:
**工艺精准调控模块**:实时呈现各淬火槽、切削液箱及清洗槽的浓度、PH值、电导率、温度等关键参数变化曲线,支持手动/自动双模式调控。在自动模式下,系统能依据MES下发的工件加工工单(如曲轴淬火、齿轮切削),显著提升淬火与切削工序的工艺稳定性,因溶剂问题导致的产品不良率显著降低40%以上,有力保障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;
**成本精益管控模块**:自动按溶剂类型、生产线及工艺环节统计浓度调整辅料消耗量、溶剂更换频率、单工件溶剂成本等数据,生成日/周/月成本分析报表,精准识别“过量补加”“过早更换”等浪费环节,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与过度使用。系统助力企业综合溶剂消耗量降低约25%,废液处理量同步减少;
**效率提升管控模块**:彻底解放了传统巡检人力,实现“无人值守”式在线监测。维护人员得以从每日繁琐的点检工作中解脱,专注于更高价值的设备维护与优化任务;
**全流程溯源模块**:完整记录每一批次溶剂信息及各槽体参数动态变化曲线,构筑起溶剂管理的数字化基座,推动管理决策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。由此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化、可管控、可优化与可追溯,为打造“黑灯工厂”及推进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秒准MAYZUM智慧流体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详情,敬请联系我们的技术团队:秒准-陈工 189-2605-7813。